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系列文章(五):零碳园区建设的工作流程

发布日期:2025-03-04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到“零碳园区”的概念。此前,多个地方抢滩布局、加快建设各类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和绿色园区。作为深耕园区绿色转型的专业机构,我们系统梳理了27份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政策文件(附表,后文为叙述方便,统称为技术规范),结合服务全国127家园区的实操经验,总结提炼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形成10篇系列文章,包括零碳园区的内涵、建设的意义与挑战、工作流程、碳排放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内容,以期为园区提供可落地的综合解决方案。

一、准备阶段:


1.组建机构:园区作为建设主体,提出建设要求,组建领导小组或组织机构。
2.制定计划:遴选咨询机构,成立项目组,编制工作方案。
3.摸底调查:对园区整体的能源供应和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详细的全面摸底调查。

二、规划阶段:


4.评估现状:梳理园区零碳创建提升的基础条件、要素、组织等,评估园区所处的零碳发展现状水平,识别园区减排潜力和空间,分析园区零碳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5.确定边界:确定零碳园区建设的四至边界。

6.制定方案:根据零碳发展现状,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和需求,设定合理的零碳创建目标,制定可行的创建路径。

三、实施阶段:

7.实施直接减排项目:在边界内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艺提升、节能措施、含碳原料替代和碳汇等项目。

8.实施间接减排项目:在边界外建设可再生能源、碳汇等项目。

9.获取碳信用抵消:购买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CCER,或政府批准、备案、认可的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或国际认可的核证减排量,抵消园区碳排放。

10.运营管理:具备条件的园区,可搭建先进的能碳智慧平台,将园区企业内部的冷热电水气等设备用能运行数据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之中,实现对能源使用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智慧调度,进一步优化运营策略,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四、评价阶段:

11.编制碳排放报告:收集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核算碳排放量,编制碳排放报告,建议对碳排放报告进行第三方核查。

12.开展评价:零碳园区评价可由第一方、第二方或第三方组织实施,通过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评价。进行第二方或第三方评价前,评价对象应先完成自评。

13.认证赋能: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可进行碳中和认证和零碳产业园区认证,提升园区绿色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五、持续改善阶段:

14.持续改善:园区应持续改进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和管理情况,最终实现或持续保持零碳排放状态。

六、零碳园区建设的资金来源:

2024年1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提出,综合考虑减缓和适应行动,中国从报告年份(2024年)到203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5.2万亿元,年均约3.6万亿元;从2031—206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43万亿元,年均约8.1万亿元。

从此我们可以看到,零碳转型的资金需求是巨量的,因此,零碳园区建设的资金体系应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协同”为核心,具体来源包括:

公共财政支持: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政府专项债、碳中和基金、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等。

绿色金融市场:发行碳中和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等。

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企业、科技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或PPP模式参与项目建设。

国际气候资金:全球环境基金(GEF)、绿色气候基金(GCF)等提供赠款或低息贷款,支持园区零碳转型。

来源:绿色园区


回到顶部图片
0.0574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