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04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到“零碳园区”的概念。此前,多个地方抢滩布局、加快建设各类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和绿色园区。作为深耕园区绿色转型的专业机构,我们系统梳理了27份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政策文件(附表,后文为叙述方便,统称为技术规范),结合服务全国127家园区的实操经验,总结提炼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形成10篇系列文章,包括零碳园区的内涵、建设的意义与挑战、工作流程、碳排放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内容,以期为园区提供可落地的综合解决方案。 一、政 策: 国际国内对于零碳园区的碳排放核算尚无统一的规定。 2022年4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和2024年10月印发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对于园区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均未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但其中推动区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碳核算、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等工作,均有利于园区提升碳排放核算能力。 二、国内实践: 商务部自2016年开始,每年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考核工作,2021年修订了评价考核办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版)》),增加了2个碳排放相关指标,分别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其核算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数据、八大重点行业碳核查数据和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用于原材料数据,总的来看,核算范围是规上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碳达峰和碳强度官方核算口径:
口径及范围:碳达峰的口径为燃料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的二氧化碳排放,即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能源活动领域中燃料燃烧(1A)和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领域的全部二氧化碳排放。覆盖领域为能源、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
对比碳达峰和碳强度的口径和范围:两者都仅考虑二氧化碳,都覆盖燃料燃烧;但碳达峰考虑的是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整个领域,而碳强度仅涉及能源相关的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
四、直接间接排放和范围一二三排放:
日常核算中,我们经常听到直接排放、间接排放、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这几个概念,做个简单的解释。
为什么同样是间接排放要分范围二和范围三,因为范围二的电力热力蕴含的碳排放量大,同时数据便于统计。
五、建 议:
2.运营边界
基础: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排放(基于规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核算)。
最佳:“生产+生活”的“范围一+范围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