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系列文章(三):零碳园区的碳排放核算

发布日期:2025-03-04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到“零碳园区”的概念。此前,多个地方抢滩布局、加快建设各类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和绿色园区。作为深耕园区绿色转型的专业机构,我们系统梳理了27份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政策文件(附表,后文为叙述方便,统称为技术规范),结合服务全国127家园区的实操经验,总结提炼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形成10篇系列文章,包括零碳园区的内涵、建设的意义与挑战、工作流程、碳排放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内容,以期为园区提供可落地的综合解决方案。

一、政    策:

国际国内对于零碳园区的碳排放核算尚无统一的规定。

20224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和202410月印发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对于园区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均未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但其中推动区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碳核算、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等工作,均有利于园区提升碳排放核算能力。

2024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提出“制定面向园区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标准”,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园区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标准纳入系统性规划。

二、国内实践:

商务部自2016年开始,每年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考核工作,2021年修订了评价考核办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版)》),增加了2个碳排放相关指标,分别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其核算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数据、八大重点行业碳核查数据和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用于原材料数据,总的来看,核算范围是规上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碳达峰和碳强度官方核算口径:

2024年1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明确了二氧化碳达峰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指标内涵。
1.二氧化碳达峰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简称为碳达峰,是指努力争取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进入相对稳定的平台期或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口径及范围:碳达峰的口径为燃料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的二氧化碳排放,即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能源活动领域中燃料燃烧(1A)和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领域的全部二氧化碳排放。覆盖领域为能源、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

2.碳排放强度下降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简称为碳排放强度下降),是指在2030年单位可比价格国内生产总值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即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的下降率不低于65%
口径及范围:覆盖领域涉及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按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分类,包括燃料燃烧及非能源利用。
能源燃烧:能源活动领域的燃料燃烧(1A)。非能源利用: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领域的合成氨(2B1)原料消耗、电石生产(2B5)炭材和电极糊使用、甲醇(2B8a)和乙烯(2B8b)生产过程的化石能源消费、铁合金生产(2C2)中还原剂和原材料消费、铅锌生产(2C52C6)的煤及焦炭消费、润滑剂使用(2D1)和石蜡使用(2D2)等煤及焦炭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对比碳达峰和碳强度的口径和范围:两者都仅考虑二氧化碳,都覆盖燃料燃烧;但碳达峰考虑的是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整个领域,而碳强度仅涉及能源相关的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

四、直接间接排放和范围一二三排放:

日常核算中,我们经常听到直接排放、间接排放、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这几个概念,做个简单的解释。

直接排放对应范围一排放,是园区内的排放源直接产生的,例如区内的发电厂燃烧化石燃料、钢铁厂使用焦炭产生的碳排放。
间接排放包括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是由园区内的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的,但是直接排放活动不在园区边界内。
为什么要核算间接排放,实践中有很多考虑,原理在于“没有需求就不产生供给”。

为什么同样是间接排放要分范围二和范围三,因为范围二的电力热力蕴含的碳排放量大,同时数据便于统计。

五、建    议:

1.温室气体
碳达峰阶段只考虑二氧化碳,与国家保持一致。

2.运营边界

基础: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排放(基于规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核算)。

最佳:“生产+生活”的“范围一+范围二”排放。

3.核算方法
排放因子法,活动数据×排放因子。

来源:绿色园区


回到顶部图片
0.0465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