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重磅!中央1号文件发布,2025基层医药器械市场将迎来爆发!

发布日期:2025-03-04

近日,中央1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医疗服务作为保障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每年的一号文件均有提及,在今年的1号文件当中对基层医疗服务有了更多和不一样的表述。在1号文当中明确提到:以人员下沉为重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对连续参保和当年零报销的农村居民,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与2024年的一号文件相比,基层医疗的工作重点更加有的放矢,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在更早前1月份的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发布会上明确提及:抓医疗扩容下沉。为努力实现看大病不出省、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支持高水平医院布局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排100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更新CT、B超、血液透析等医疗设备;实施病房改造提升行动,改造升级2—3人间病房3万间。

结合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此后各省健康工作会议上更是先后提出具体措施加强基层医疗建设,基层医疗在整个医疗体系当中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地紧锣密鼓推进强基层医疗建设
根据医药卫生报此前报道,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出,2025年要继续在全省打造100所左右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推动300所左右薄弱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诊疗设备、服务能力全面达标。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100”实践样板验收标准,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打造20个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实践样板。提供儿科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比例达到90%以上。全省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全省新创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机构200所,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30%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以上设置登记康复医学科。持续推进村卫生室进医保,力争每个行政村都能纳入基本医保定点服务范围。另据河南交通广播报道,河南还将推进村卫生室按照新版标准完成升级改造。同时加快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为基层配备必要的数字设备设施,乡镇卫生院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
同样提出继续加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的还有贵州省。根据贵州日报的报道,2025年贵州省“十件民生实事”安排,今年,贵州省将改造老旧病房10万平方米、床位2000张,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并进一步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除此外,还有多个省份的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部署强基层医疗工作。
云南省2025年卫生健康工作会上提出: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
吉林省提出: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落实功能定位。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县区层面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常态化开展巡回医疗工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陕西省2025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医疗卫生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积极谋划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质增效,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黑龙江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数智医疗联通、医疗人才选育、科创成果转化”七项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筑牢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根基。
山西省卫生健康工作会提出:强力推进“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围绕“大病不出省”,建设区域医疗高地。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推动公立医院“国考”争先进位,建设临床重点专科集群,优化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管理。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提升县域服务能力。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兜牢基层服务网底。
青海卫生健康工作会提出:把握发展机遇,积极谋划卫生强基工程。高效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升级,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江西省卫生健康工作会上提出:坚持强基固本,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聚焦强龙头、强基层、补短板,梯度建设高水平医院,大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广东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推进卫生健康“百千万”头号工程。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各地提质扩面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县级医院建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培育5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推动至少7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800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持续巩固村卫生站服务能力,推动实现镇村一体化管理。

政策推动,基层医药器械潜在需求迎来爆发

1月份的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发布会上明确提及:安排100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更新CT、B超、血液透析等医疗设备。

上文中提到的多省份推行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本质上是遴选的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的一种提质升级,同时多地的标准明确县域医疗次中心要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而这一标准下乡镇卫生院在硬件水平、软件水平上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释放对医疗器械,影像检验设备的需求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持续推进同时带来医疗设备更新。就在今年开年,河北省卫健委发布河北省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采购内容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同月发布的还有甘肃省卫健委。据可搜索到的信息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已先后有河北、甘肃、辽宁、河南、四川、北京、宁夏、江西及云南的昆明、陕西的渭南等多地发布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采购范围涵盖CT、核磁超声、心电、血液透析、心电图、生化检验等多类型,多款设备,且金额较大,数量颇多。根据医装数胜数据,2025年1月,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同比增长超47%。其中,DR设备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61%,DSA设备同比增长70%,CT设备同比增长53%,超声设备同比增长48%,MRI设备同比增长33%

以上行动释放的医疗设备更新需求实际上可能不仅仅是100亿,只会更多。

同时基层的药品市场也值得关注。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意见》提出: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的药品为重点,确定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规范扩展基层联动药品种类,且调整周期不超过1年。建立健全基层药品联动配备使用机制,推动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中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向基层下沉满足转诊用药需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用药不受“一品两规”限定。

在省级层面,各地出台具体措施推动保障基层用药。河南《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10件改革攻坚事项清单》提出:在推进基层用药服务上创新提升。健全完善基层药品联动配备使用机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需求评估,指导优化调整用药目录。建立县域内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县域集中审方中心、配送中心,县域中心药房建设率达到50%以上,实现医共体内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上下一致。除此外,根据公开信息汇总,去年以来,已先后有广东、山东、贵州、辽宁等多地推动县域中心药房建设工作,这都将进一步释放和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

在当下集采政策和医保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公立医疗机构对于原研药和进口药使用限制越来越多,更加广阔的社会办诊所和门诊部医疗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医药器械企业瞄准的领域,进入这些不涉及医保或者更加灵活的社会办基层机构或将成为药企重要的新的成长渠道。

根据公开数据,203年末,全国的诊所(不含卫生室等)31.89万家,较2022年增长近3万家,且仍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城市公立医院销售终端监管越来越严格且已经呈现不同程度受挫的形势下,基层医疗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将是医药器械厂商的必争之地,当然基层医疗机构往往规模不大,在投入与产出上往往难以与大型医疗机构相提并论。但是当下强基层政策背景下,基层医药器械市场需求巨大。

可以坚信的是,未来在老龄化及经济等因素下,健康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从国内外经验看,强基层医疗都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选择,所以未来强基层医疗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主旋律。同时伴随着医药耗材集采的持续推进和医保监管趋严,都有利于基层医药器械市场的进一步爆发。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大型医药器械企业在基层终端市场高举高打布局与投入,目前一片蓝海,谁先入局,谁就能够抢占先机。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入局基层医疗市场,那你可能已经落后别人一步甚至面临出局。

来源:全联医药业商会商业分会


回到顶部图片
0.039619s